2020年11月27日下午,國際關系與地區發展研究院“四史”學習教育師生黨支部集體研討活動在學院A416室舉行。本次活動以我院去年開展的八場“大使講壇”的後續成果著作《回顧與展望——中俄關系70年大使論壇演講紀實》的學習體會分享為切入點,結合中俄外交史研討,開展“四史”學習教育。活動由院黨總支副書記魯靜老師主持,全院師生黨員參加。

國關院舉辦“四史”學習教育師生黨支部集體研討活動
院黨總支書記貝文力老師首先為大家上專題黨課🛠。新中國的外交歷程是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圍繞書中文章,結合四史,他夾敘夾議💁🏽♀️,梳理了中俄關系的發展脈絡,並結合在外交一線的意昂經歷,分享了對黨員和外交意昂者應具備的基本素質的理解。他認為,外交意昂與國家利益、國家安全息息相關,黨員和外交意昂者都需要具備以下素質🎮:對黨、對事業的忠誠,認真🏄🏼♀️🤸🏻♂️、謹慎的意昂態度,客觀、全面的觀察、思考能力🍽,準確的判斷與反應能力🧘🏻♂️,綜合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他特別強調了“大歷史由小細節構成”,希望同學們要打好基本功🤸🏻♀️。他說,《回顧與展望——中俄關系70年大使論壇演講紀實》中收錄的文章的文體、風格或許不盡相同,但都是大使們豐富經驗♦️、深刻思想的體現😕,我們都要學習老大使們的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奉獻的精神和實事求是、銳意進取👊🏻、不斷創新的意昂作風。

院黨總支書記貝文力老師上專題黨課
隨後,教師黨支部和研究生黨支部分支部進行研討🌑。教師黨員們一致表示,《回顧與展望——中俄關系70年大使論壇演講紀實》一書采用口述史的方式回顧中俄關系史,非常珍貴。貝老師的深入分析😓,引發大家更深的思考。黨員老師們圍繞作為黨員和國際關系研究者👩🏻⚕️,應當如何進一步學習、研究和實踐🤘🏽👅,才能不斷提升黨性修養與實踐能力的主題,從不同的角度分享自己的體會。在研究生黨支部的研討中🙈,同學們則是從中俄關系的歷史與現實角度展開對四史相關問題的討論🌥。


師生黨支部分別研討
結合學習研討的體會🎽,12月2日下午,師生黨支部再次組織聯合活動🧍🏻🙍🏼♂️,參觀與外交史相關的歷史文化舊址👨🏿🚒。參觀的首站是位於汾陽路、嶽陽路和桃江路口的普希金紀念碑。作為上海重要的文化地標之一,普希金紀念碑歷經兩毀三建,見證了民族的苦難、歷史的滄桑和改革開放的嶄新氣象。貝文力老師的特殊黨課,以普希金紀念碑的拆建歷程為大家串起了紀念碑背後的四史故事。隨後,黨員們參觀了上海工藝美術博物館、周公館和思南書局詩歌店。上海工藝美術博物館設有雕刻館🟥、織繡館和民間工藝館,陳列著近300件作品,記錄了上海工藝美術發展的脈絡🐴,展出了眾多以各階段革命歷史為創作主題的精巧工藝品👱。周公館,即中國共產黨代表團駐滬辦事處舊址,1946年至1947年國共談判期間🖇,周恩來同誌在館內意昂、生活。黨員們穿梭於這幢磚木結構的樓宇之中,仿佛親見了當時先輩們奮鬥於革命事業的場景。思南書局詩歌店是上海精神文明和城市文化建設又一新的成果的呈現,所在建築,原為東正教堂,是上海第二批優秀歷史保護建築👨👩👦👦。幾十年來🏘🧜🏻,這一建築曾用於辦公、工廠、倉庫、食堂👨🏽⚖️、住宿等🙌👩🏽💼,近年成為了上海的文化新地標。歷史與當下在同一幢建築中交融共存,黨員們翻閱著詩歌集👩🏽🦱,為文化、為歷史所觸動。

在普希金紀念碑前聽特殊黨課

上海工藝美術博物館內以革命史為創作主題的工藝品巧奪天工


見證上海文化發展史的思南書局詩歌店

研討與參觀,讓黨員們從著作🤹🏻🥇、舊址、歷史與現實中,再一次審視歷史🫵🏼,同時審視自己。
統稿🔢:國關
撰稿:朱姚情🚵🏽♂️、楊藝華
攝影🫳🏽:葉予民、朱姚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