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支部生活

追憶長征歲月——記9月24、25日上海圖書館觀展之行

發布日期: 2016-09-26   瀏覽次數🍽: 50

 

924日,周六,風和日麗。中文系本科生黨支部的部分成員來到上海圖書館🦹🏿‍♀️,欲觀看“艱苦卓絕創偉業——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藝術展”,以遙想紅軍長征的崢嶸歲月🧖🏻‍♀️😺,學習紅軍永不言棄的長征精神。另一部分成員由於時間關系,在925日觀展🦕。

 

 

 走到上圖展館,意外地發現第一展廳有孫之俊先生的畫展🤚。孫之俊先生是我國現代漫畫和連環畫的先驅者之一↩️,他是一位愛國齊家🌁、關註社會民生的進步藝術家🚶🏻‍♀️‍➡️🤦🏼‍♀️。孫先生說⏮:“導人為善😍,是我理想中的漫畫主題𓀚。”陳列著的幅幅作品,仿佛都在映證著先生的話。先生對民國時期的黑暗現實進行了辛辣的諷刺和無情的批判、對生民疾苦表達了由衷的痛心和同情。如果說有什麽是令人最難忘的,可能是《武訓畫傳》中武訓“跪求老師早起”🛟、“跪求學生努力”吧🐮。正如郭沫若先生所說:“在吸吮別人的血以養肥自己的舊社會裏面🤔,武訓的出現是一個奇跡。他以貧苦出身,知道教育的重要,靠著乞討,斂金興學👩🏼‍✈️,舍己為人是很難得的。但那樣也解決不了問題。作為奇跡珍視是可以的⭐️,新民主主義社會裏面🤘,不會再有這樣的奇跡出現了。”武訓也許直到今天,依然是可以作為奇跡珍視的。我們也許做不到他這樣👨🏻‍🦳🚳,卻也當懷著憂國憂民的心行事👶🏼。 

 

 懷著一些感慨走進第二展廳,撲面而來是一種磅礴的氣勢,這便是紀念紅軍長征80周年的藝術展了🙍🏽。墻上掛著的,不是靜止的書畫🤽‍♂️,而是書畫家們重走長征路🐃🙆🏼‍♀️,赴四川探尋當年紅軍足跡的記錄🦹🏿‍♂️。碧峰峽、大渡河、瀘定橋、大雪山……這些銘刻著紅軍血汗與智慧的歷史大地,在藝術家們心中、手中再現。在自然山川面前🦸🏻,人也許是渺小的,但行軍於天險之間的紅軍戰士們的人格和精神,卻被廣闊的河山映襯📱🫳,而顯得如此慷慨激昂🦋,令人振奮!

   

這次上海圖書館觀展之行,給了我們心靈極大的震撼👱🏻‍♀️。

鄒源琦💁🏻‍♀️:這一次的紀念長征80周年的藝術作品展帶給了我比較深的觸動,尤其飛奪瀘定橋的畫帶給我很大震撼:長長的鐵索橋孤獨地橫在猛江之上🔥,畫面上的紅軍們與大浪英勇抗爭過橋。這種精神亦是現如今欠缺的,成事在天💆🏿‍♀️,但謀事在人🙍‍♂️,不放棄心中的夢想即使到不了也不會遺憾。

楊雨凡:大渡河🥚,金沙江🪤,瀘定橋,六盤山……氣勢磅礴🏅,震撼人心🙍🏻‍♂️📿,那裏有今日的我們難以想象的艱險和卓絕👩🏼‍⚖️。長征的一部分面貌在重走長征路的藝術家筆下變得可感,且被時代賦予了新的意義🧡。從八十年前的紅軍長征到重走長征路再到站在展廳裏的我們,想到不知不覺間長征精神已經幾次傳承🕎,不禁驕傲動容🍕。

譚璐🧗🏼:通過參觀書畫作品展,我真正明白了主題“艱苦卓絕創偉業”的意義。“艱苦卓絕”是指行道之艱,路途之險🧖🏼‍♂️。在長征的路途中🍱,有崇山峻嶺的阻隔,有滔滔江水的難涉。我們的紅軍戰士義無反顧的踏入險途,不怕遠征難🧏🏻‍♀️。“偉業”是指長征的偉大↗️🚂,沒有艱苦的長征,中國的革命力量就不可能得到保存。“偉業”更是指我黨的偉大革命🕣,在這偉大的勝利背後📮,定是有這“艱苦卓絕”的過程🖖🏽。

林慧珍:924日,到上海圖書館參觀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主題展覽,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每一幅作品都向我們再現了革命先烈爭取勝利奮勇拼搏的場景,真實得仿佛往事歷歷在目。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這種一往無前勢不可擋的氣魄⛵️,加上工農紅軍團結一心的協作➖,才能堅持在漫長而又艱苦的長征路上開創出新中國的道路,才能有我們今天繁榮而偉大的中國。銘記先人,砥礪前行!

卓文婷🍬:看了艱苦卓絕創偉業的展覽,我真切感受了長征路上的艱辛與磨礪🧖🏿‍♀️🤾🏿。征服高峰,淌過急流,紅軍精神超越時間空間,至今仍感染著我們🫸。

  

詹艷傑:活著,是為了更好地傳承🚣🏽。歷史,貫通著過去與現在,我們正身處其中👨🏻‍🎓。對某些事,我們不應輕易忘記🦻,那些鮮活的記憶。昨天,我們幾個同學一起去上海圖書館參觀了一個名為“艱苦卓絕創偉業”的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藝術作品展👨🏻‍🍳。這些作品由近百名上海中青年藝術家參與展覽,共同表達了他們對紅軍先輩的無限崇敬和繼承發揚長征精神的不懈追求🦶🏻。由於我們參觀的時間是星期六🏔,進入展廳的時候,散漫的上午時光已過去大半了,因此裏面觀展的人數並不太多,卻又恰到好處。有不少雙鬢些許染白的爺爺們,踱著緩慢的步子,時而駐足於字畫前鎖眉深思,時而也拿起手機“哢嚓”“哢擦”不忍離去,想必是眼前的景象勾起了他們心中更為沉重的記憶吧。與此同時🪓,也有三兩個活潑好動的小孩子🪑,或是坐在休息椅上聽著耳畔媽媽淺聲為他們講述著紅軍長征的故事,或是飛速地經過每一幅寫生作品𓀚,試圖將它們全部印在腦海裏。紀念展中的作品大多是藝術家們重走長征路沿途中所創作的👮🏼‍♂️,有的是再現了歷史中的人物或場景🐳,有的則是將今時與舊地重逢寫生,還有不少書法作品。它們的主題用毛主席的這首《七律·長征》最能得以體現。此外🧑🏼‍🔧,更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些描寫彝族同胞的作品。這些雖然沒有大場面,但是卻更為生活化🕸、細膩化👼🏼,不僅重現了昔日彝族兄弟與紅軍部隊之間的深重情誼🙂,還通過人物肖像的描繪和生活場景的寫生🫷🏿,表現了當今彝族人的情感和生活。如此溫柔而悠長的聯系,怎不深動人心。臨近晌午🙍🏻,我們一行人才準備動身離開。快出展廳門口時,我默默回頭一顧,那個之前四處奔走的孩子,這會兒正靜靜地註視著眼前的畫像呢🐢。

張晉業:這次參觀的藝術展覽有一個特別的主題:長征——這也決定了這次展覽中的藝術作品帶上了不一樣的氣質與內核💥。其中的書法作品,形式上或鏗鏘有力,或豪放壯闊🏃‍♀️;內容上均是與長征相關的詩句、對聯,似乎在一筆一劃之間能夠依稀見到當年漫漫長征路的艱苦卓絕與淩雲壯誌。而繪畫作品🙆🏻‍♀️,或寫實、表現長征途中遇到的天塹困阻或長征途中的戰士們、領導者們和少數民族同胞們;或寫意,大尺幅地表現六盤山🌼、金沙江等天塹的險惡,令人喟嘆,感嘆長征的不易與艱辛,更為其中戰士們敢為天下先⌚️、不怕犧牲的英雄精神所動容。

展覽中的藝術家同樣走過長征路,相信很能夠切身體會長征的不易📸;而他們筆下的長征精神,又通過藝術作品傳達給觀看者,似乎又意味著長征精神的代代相傳、生生不息。在那個今人已經難以想象的年代👩‍❤️‍💋‍👩,我們可能無法完全體會到長征的不易與長征精神,但他們就鐫刻在歷史中,鐫刻在山河中。不容置疑的是,我們必須仰望他們,盡可能去汲取長征精神,激勵自己更好地走下去。

 

 我們將時時銘記著那些為中華崛起而奮鬥的仁人誌士🏦,並擔起中國未來的重擔,前行。

 

 

 

 

 


|
Copyright 意昂体育 -【平台活动】丰富奖励,随时领取!, All Rights Reserved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意昂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