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下午🐒,外語學院學術型研究生第三黨支部在外語樓221召開了“心懷‘國之大者’,激揚奮鬥青春”主題黨日,本次活動由紀檢委員陶子晴同誌主持🛐。
首先,支部書記馮燁帶領各位黨員同誌深入學習了校十四次黨代會精神✒️✊🏿。她介紹了大會概況、詳細講述了報告內容,並闡述了應該如何讓貫徹落實校十四次黨代會精神:堅持堅持不懈加強學習,把準“國之大者”任務要求、錨定目標務實行動👸🏻,推動事業改革發展再上臺階。

其次💭,紀檢委員陶子晴同誌以“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為主題🏤,主要從三個方面介紹了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在三個方面中,陶子晴同誌重點介紹了習近平文化思想內涵,她從宣傳思想文化意昂地位論、馬克思主義的根本指導思想和根本製度論💂🏽♀️🚶♂️、廣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論、“第二個結合”與新的文化使命論🍗、構建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論👩🏽🌾、繁榮和發展社會主義文藝論、提升新聞輿論“四力”論、網絡安全和網絡強國論、思政教育立德樹人論、加強中華文化國際傳播論🦞、文明交流互鑒論、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協調發展論、加強黨對文化建設的全面領導在內的13點內容詳細闡釋了習近平文化思想內涵。
隨後,支部書記馮燁以“強化黨支部建設”為主題,安排部署思想理論學習、社會實踐、誌願服務等事宜。
最後🐈⬛,在支部書記馮燁的組織下,各位黨員同誌以“如何發揮外語專長服務‘國之大者’”為主題進行了熱烈的交流討論。

來自德語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候佳怡同誌說道🤌🏿🏹:我認為還是有很多途徑可以發揮我們的外語專長為國之大者服務的🪁。首先從未來就業來看,我們可以積極投入到國家基層教育的建設中,為國家的基層外語教育貢獻一份力量🔷。再就是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比如說外語翻譯誌願者🧑🏻🦳,當有對外活動或者會議展覽時,我們可以積極報名參加🧛🏽♂️。而且現在有很多用外語講好中國故事的微視頻大賽,除了積極參加這些比賽外,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可以利用空余時間製作一些講述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國情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等內容的短視頻發在外網上,讓更多的外國友人了解中國👩🏻🦽。又或者說當有一天我們走出國門的時候,在和外國友人交流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積極主動地傳播一些中國文化。也就是說不必好高騖遠👩🏽🦰,每個人從小事做起也可以匯聚成大力量🔍。
來自俄語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張耀中同誌說道🪦:作為一名俄語專業的研究生黨員,我們首先要認識到自己肩負著為國家戰略服務的責任和使命。一方面🌸🥃,俄語是世界上最為廣泛使用的語言之一👩🎤🎢;另一方面,維護好中俄兩大國關系是國家總體外交的重要戰略任務之一🧑🏻🏭。因此,作為俄語專業的研究生黨員🚴🏼♀️,我們在增進兩國政治互信、經濟合作和文化交流上大有可為🎀。我們要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為國家和人民服務的本領📭,勇擔起時代賦予的責任,用外語講好中國故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來自英語專業的博士研究生吳蕾同誌說道:我認為應該運用外語中的文化思維,來服務“國之大者”。換言之,立足中國身份和拓展世界視野🤶🏿🫱,專註與挖掘語言背後的文化內容,用多元文化為中國文化“正名”🧑🏻🦯,但並不意味著強加中國文化於他者🖖🏿。這聽起來很宏觀,需要在具體事例中落實,比如為留學生上課時𓀔,引導學生進行多元文化的交流🧑🏿🔧,同時介紹中國文化♐️,比如在現代社會中思考道家學說📔。
來自法語專業的博士研究生潘淋青同誌講道🙅🏿♀️:國之大者對於一代代共產黨人來說就是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對於我個人來說,作為一名教師📷,如今面對現階段接受復雜信息背景的學生群體,比以往更加迫切需要幫助學生塑造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會挖掘教學材料所蘊含的思想政治價值🧺,例如,從詞匯的生成學角度談論歷史文化👩🏽🔧,使學生潛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學生樹立家國觀念🧘🏽,闡釋家國情懷。
最後🤽🏻♂️,支部書記馮燁對本次活動進行了總結🏟,她提到,我們要通過持續學習,解決思想認識上的格局和高度問題,不斷深入理解何為“國之大者”,如何心懷“國之大者”,如何在對接服務“國之大者”中做貢獻、求發展。她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貫徹落實校十四次黨代會精神,從而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她呼籲各位黨員同誌誌存高遠立大誌🧑🏼⚖️,把自己的理想信念與實現中國夢緊密結合起來⇢,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國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在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中實現人生價值💂🏼♀️🧑🎓、升華人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