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與當代文學七十年”  外語學院日語西班牙語聯合教工黨支部“四史”學習教育主題黨日活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是黨員幹部的一門必修課🦡。新中國成立以來🧑🏿‍⚖️,優秀文學作品不斷問世𓀅,它們描寫我國人民的生活圖景🕵🏻‍♂️,全方位展現了中國社會的變革,深刻反映了各個時期的社會現實🏃🏻。

  1029日下午,外語學院日語西班牙語聯合教工黨支部舉行“四史”學習教育主題黨日活動,邀請我校中文系羅崗教授主講 “汪曾祺與當代文學七十年”👮。本次活動開放觀摩,不僅有本支部及其他支部的黨員同誌參加,還吸引了非黨員師生在線上線下共同學習👌🏿。

  今年正值文學大師汪曾祺先生誕辰100周年,羅崗教授從汪老七十歲生日時寫下的詩句 “也寫書評也作序♥️,不開風氣不為師”(《七十書懷出律不改》)入手,將其放回當代文學七十年歷史中,就評論界諸如“八十年代發表‘汪三篇’前的三十年是空白的”🌾、“作品與時代一直保持距離”等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羅教授首先引述了黃子平與李陀在八十年代對汪曾祺的評價,前者在《汪曾祺的意義》一文中寫道:“汪曾祺的舊稿重寫和舊夢重溫,卻把一個久被冷落的傳統——40年代的新文學傳統帶到‘新時期文學’的前面。”後者認為汪老“是這一群體的先行者,一頭相當偶然地飛在雁群之前的頭雁”(《意象的激流》)。羅教授表示,汪曾祺承前啟後的文學特質正是西南聯大現代主義文學傳統的體現🙍🏽‍♂️,通過梳理汪老的人生經歷,就可以解釋他如何從1940年通向1980年的問題🕶。

   隨後,羅教授例舉汪曾祺在《晚飯花集》(1981-1983年)自序中的一段話🧔🏻:“如果說前一集的小說較多抒情性,這一集則較多哲理性……我的感懷寄托是和當前社會政治背景息息相關的……離開了大的政治社會背景來分析作家個人的思想,是說不清楚的。”

  羅教授指出🐗,解讀汪曾祺應把他放在改革開放的歷史語境中去理解📜。我們可以通過文本細讀的方式,發現他曾在《受戒》《歲寒三友》《大淖記事》三篇文章中👩🏼‍🍳,通過書寫“小有產者”的理想和困境,反應了時代底色。他的作品並沒有脫離時代🤵🏻‍♀️,而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時代的感受👧🏽。


  認真聆聽完講座後🤽‍♀️,在場師生們紛紛與羅教授進行互動💆🏻。支部書記陳淩虹說👱‍♂️🧎‍♂️‍➡️:“我們跟隨羅教授,重溫了汪曾祺先生清新自然的文字,以及他筆下真實質樸鄉風民情,確認了他的感懷寄托實際上是和我國當時的社會背景息息相關的。支部黨員均從事‘語言文學’相關教學科研意昂,羅教授的解讀給我們提供了一種學習四史的新方法和新思路,讓我們透過優秀的文學作品,‘觸摸’到了新中國史和改革開放史,了解到文學作品中記錄的祖國發展歷程。”

  支部黨員陳文佳向羅教授請教了汪先生舊學功底來源的問題👧🏿。羅教授回答說🤲,汪曾琦從小跟爺爺學寫毛筆字,跟父親學習🐾,耳濡目染,而對古典文學的訓練是從西南聯大的課堂開始的。 

  英語系梁超群教授對羅教授“小有產者”一詞的特殊命名深感興趣,羅教授解釋說,“小有產者”一詞是從毛澤東1939年《中國革命與中國共產黨》一文對農村人口的分類中歸納出來的🧑‍🌾,是比“小資產階級”“小農經濟”更有彈性的概念,他認為這一概念挖掘了財富與人之間的關系。

  外語學院黨委書記閆露在總結時表示,羅崗教授的講座精彩紛呈👧🏽,“重要的不是故事講述的時代,而是講述故事的時代”。本次主題黨日活動與外語專業學習、“四史”學習教育緊密結合☹️💠,從文學大師的個案聚焦新中國史和改革開放史,令人受益匪淺🧗🏼‍♀️。


(撰稿🚔:鄭菁菁、陳淩虹)


您的位置🫲🏼:
校友返校接待常規方案
發布時間:2018-04-25 瀏覽次數🦓:3204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意昂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